本网讯(融媒体中心)金秋十月,硕果盈枝,思想之光照亮奋进征程。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清晰实践路径。会议精神在安徽大学广大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大家纷纷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工作学习实际,谈认识、抒感悟、话担当。
校党委书记虞宝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安徽大学将认真学习领会、研究阐释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发展,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切实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赋能支撑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为安徽打造更具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作出更多“安大贡献”。
校长孙长银: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全会报告高屋建瓴、内涵深刻、鼓舞人心,体现了我们党超前的战略眼光、高超的战略智慧和战略定力,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目前,安徽大学正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学校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纲要。安徽大学将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引领、学术至上、以本为本、贡献一流,持续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战略引擎,系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安大力量!
教务处处长李学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接续提出,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其中的关键落子。安徽大学紧扣教育强国规划纲要,以课程改革“小切口”回应科技自立自强“大命题”,坚持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牵头构建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发布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教材,搭平台、汇资源、推共享,夯实了AI+微专业省域底座,着力探索省级人工智能通识课“安徽样板”,让人工智能教育真正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产业变革的助推器,深刻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静:本次全会是一次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盛会,处于“十四五”收官与新征程开启的关键节点,为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进行了全面动员与系统部署。全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人文社会学科必须主动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紧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安徽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深化课程教材体系改革,推动新文科建设脱虚向实。要聚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着力锻造一流文科人才,努力构建协同开放、交叉融合、充满创新活力的新文科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的“安大答卷”。
后勤保障处副处长于娟娟:全会强调,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对未来发展作出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这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后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高校后勤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在肩。我将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秉持主动靠前、精准高效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供给,细化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重点推进监管智慧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以务实作风和创新思维,全力构建让师生安心、放心、暖心的校园后勤保障体系,为学校发展大局贡献力量。
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汪毅: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心潮澎湃,深感责任重大。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数学是科学的基石,是开启未来的钥匙,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我们将坚决把全会精神融入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引导全院师生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我们要着力夯实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勇于挑战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同时以“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培养出更多心怀“国之大者”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强国建设贡献不可替代的数学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张兴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令人倍感振奋,特别是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大幅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为我们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与路径。我们将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全会精神,聚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急需,优化学科布局,强化有组织科研,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全力攻坚“卡脖子”难题。同时,我们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兼具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党委书记毕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新蓝图,特别是作出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部署。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对标“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建强“大思政”育人体系,完善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助力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发展,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笃定前行,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安大力量。
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郭小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传感器作为智能感知的核心,其发展紧密契合“十五五”规划对前沿技术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融合的导向。我们要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习环境。 同时,基础理论深度要与前沿技术广度相结合,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赋能产业迭代升级。
大数据与统计学院院长王学军: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未来五年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根本遵循。大数据与统计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以提升学科竞争力为核心,聚力推动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的创新交叉融合,强化有组织教学、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社会服务,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哲学学院院长王金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核心引擎,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家战略。当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掌握发展主动权,加强原始创新,摆脱关键核心技术依赖,以系统性与协同性,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打通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到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高明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推进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出了战略方向、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会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这些重要部署与经济学院学科优势高度契合。全院师生将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全会精神,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瞄准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教学工作,主动作为积极研究,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经院力量。
商学院辅导员程俊俊: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一员,我将深入贯彻全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全会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一是强化思想引领,用生动案例阐释“十五五”规划蓝图;二是创新育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化对国情的认知;三是注重精准施策,结合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分类指导,推动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发展相衔接。我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法学院辅导员田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为我国“十五五”时期发展擘画蓝图,也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作中,既要扎根思政引领前沿阵地,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深讲透讲活全会精神;又要主动融入学生群体,通过强化理论武装、深化价值引领、优化育人生态,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子将“小我”融入“大我”,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实践中,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育人新篇章。
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擘画了我国“十五五”巨幅美好蓝图。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自觉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紧密对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主动优化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锻造不仅精通专业、更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着力构建扎根中国大地、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管理理论,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贡献智慧与力量。
社会与政治学院教师李韬: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高度肯定了“十四五”以来发展的成就,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坚强决心与使命担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点研究了“十五五”规划总体目标、经验原则和系统部署。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将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探索科教育人机制的改革,助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加强研究能力、注重知行合一,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贡献“安大人”的智慧,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永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擘画了宏伟蓝图,令人振奋。作为安徽大学教师,我深刻感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之重。全会明确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而这一切的核心支撑在于高素质人才。这要求我们立足讲台与实践,将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依托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把管理服务、知识传授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衔接,聚焦学生创新能力与担当精神的培育。从点滴深耕,于实处发力,携手将安徽大学打造成践行全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沃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研究生兰思文:作为一名研究生,学习完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后,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会议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事关长远、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与我们每位青年的未来息息相关。身处校园,我更感责任在肩,要将专业所学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在科研攻关中勇于创新,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互联网学院2022级本科生魏沐晗:作为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的一名学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数字中国建设”“网络强国”进行了部署,我既振奋又倍感责任。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日常钻研的每一行代码、学习的每一个算法,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身处数字浪潮前沿,我们更应主动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坐标,在课堂内外夯实专业基础,积极参与数字技术创新实践,努力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贡献青春智慧。未来属于创新,希望在于青年。愿以代码为笔、以网络为卷,用扎实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让专业技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中,真正发光发热。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张涛: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深感“十五五”的蓝图既宏大又具体,与我们青年一代的未来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国家政策,更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价值引领的鲜活教材。我深刻认识到,“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宏伟目标离不开坚实的思想根基与社会共识,这正是我们专业的时代责任——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讲清楚、讲透彻,为强国伟业凝聚最广泛的思想力量。未来,我立志深耕专业,不仅自己要学深悟透,更要努力成为一名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传播者和践行者,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我们“马院人”特有的思想力量。
经济学院2023级研究生徐杨清昕:我们无比荣幸地见证了“十四五”期间的辉煌成就,对“十五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更加充满信心。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创新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要素。作为一名经济学研究生,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研究前沿就蕴藏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之中,需要我们肩负起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知识服务发展的使命,避免拘泥于书本理论,主动聚焦中国经济的现实课题,努力成为一名既懂理论又知国情的经济学人,真正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洪流,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根基贡献力量。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安徽大学师生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凝聚起“牢记嘱托、追赶超越”的磅礴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安大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