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融媒体中心)9月20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全国刑事司法制度专业论坛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完善刑事司法制度机制,提升刑事司法质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敬大力,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陈卫东教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孝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鲁建武,安徽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黄世斌分别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海燕教授主持。
会议指出,本次研讨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核心要求,聚焦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痛点、难点、堵点等问题,旨在通过理论与实务的深度对话、思想与智慧的碰撞交融,为破解司法难题、完善司法机制、提升司法质效凝聚共识、贡献方案。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切实把握刑事司法实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要求。要强化问题导向,深入探索完善刑事司法体制机制的有效路径。要深化理论与实务融合,强化刑事诉讼理论研究为刑事司法的实践服务。
会议认为,研究突出问题,完善刑事司法制度机制,提升刑事司法质效,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大。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直面问题,用扎实的理论研究成果赋能实践,共同推进刑事诉讼法治建设,为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添砖加瓦。
主旨报告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景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方炜,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孙长永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熊秋红教授,围绕刑事侦查阶段的管辖、强制措施与立案问题,有效辩护的实践与发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下的司法资源配置与涉案财物处理、诉讼分流与审理期限、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化适用以及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展开探讨,总结了司法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主旨与谈环节,四川大学法学院龙宗智教授、天津大学法学院黄太云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李玉华教授、安徽大学法学院刘少军教授以及盈科全球涉外刑事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盈科北京管委会副主任艾静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优化强制措施审批流程、保障律师权利、提升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效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本次研讨会分为“刑事审判制度机制的完善路径”“刑事检察制度机制的完善路径”“其他刑事司法制度机制的完善路径”三个单元,与会专家学者和实务界的代表围绕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刑事司法制度专业论坛主办,安徽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和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中央政法机关、地方政法机关、律师界、安徽大学师生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