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汤进教授团队开发出双高稀土永磁材料

发布时间:2025-09-12

本网讯(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近日,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汤进教授团队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Nd-Fe-B)永磁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与磁性能优化方面取得进展,通过对磁体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成功实现了磁体综合性能的显著提升。研究成果以:Enhancing Coercivity and Thermal Stability in High Remanence Nd-Fe-B Magnets via TbF3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DOI: 10.1016/j.actamat.2025.12117)为题,发表于《Acta Materialia》期刊。

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因其极高的磁能积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誉为“磁王”,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工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剩磁和矫顽力是评估永磁体性能特征的两大核心指标,长期以来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如何在保持高剩磁的基础上显著提高矫顽力,已成为当前烧结钕铁硼磁体迈向更高性能的关键瓶颈与重大挑战

研究团队首先调控生产工艺制备了具有高剩磁(14.92 kGs)磁体,达到Nd2Fe14B理论磁化强度的93%然而,具有高剩磁的烧结钕铁硼磁体具有相对较大的晶粒和稀缺的晶界相磁体矫顽力不足,仅有(9.92 kOe)。低矫顽力使得磁体的使用场景有限。由于Tb2Fe14B的各项异性高于Nd2Fe14B研究团队在高剩磁基磁体上应用晶界扩散技术将重稀土Tb渗透进入磁体,在Nd2Fe14B晶粒边缘构筑富Tb的壳层结构,显著增强矫顽力,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材料整体的磁化强度,实现了高剩磁与高矫顽力的协同优化。

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磁体在保持剩磁14.61 kGs的同时,矫顽力提升至18.25 kOe,最大磁能积 51.78 MGOe。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磁体在150 ℃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5.3 kOe的矫顽力,表现出卓越的热稳定性。透射电镜与能量色散X射线谱分析证实了Tb元素在晶界区域的非均匀富集与扩散路径的精确控制。微磁学模拟进一步揭示了梯度壳层结构对磁畴翻转过程的形核机制。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安徽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李仕林博士生,通讯作者为汤进教授、强磁场科学中心彭友红博士和北京工业大学吴琼副教授,其他主要合作者包括合肥师范学院吴耀东高级实验师、强磁场科学中心杜海峰研究员和北京工业大学岳明教授等。研究工作受到了科技部、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安徽省等项目的支持。

1. (a)本研究工作中烧结钕铁硼基磁体和晶界扩散后磁体的退磁曲线,(b) 本研究与现有其它工作的矫顽力提升幅度及剩磁变化的横向对比。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