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赛铸魂培育英才 学科竞赛捷报频传

发布时间:2025-08-28

本网讯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近期,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2025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安徽省赛及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凭借扎实专业素养、突出创新能力与紧密团队协作斩获佳绩。系列奖项不仅彰显学院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硬实力,更凸显思政铸魂、专业赋能育人特色,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电子设计竞赛:深耕技术创新跻身全国前列

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团队直面电子系统设计挑战,在全国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覆盖HE两大核心组别。其中,H组张硕、吴喆、吴加力团队(指导教师方明、王发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E组章顺、夏良宇、邱云团队(指导教师王发牛、方欣)凭借对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的精准把控,以创新方案突破性能瓶颈获省一等奖;汪攀、罗玉清、傅佳欣团队(指导教师丁大为)等3支队伍获省二等奖,14支队伍获省三等奖。1支团队突围全国近千支队伍晋级国赛并获国家级二等奖,标志学院电子设计人才培养水平跻身全国前列。

备赛全程,王发牛、方欣等教师团队以工匠精神为思政切入点,通过项目攻坚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技术态度与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深度融合。

智能汽车竞赛:竞速创意双优彰显工程实力

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汇聚全国近300所高校、700余支队伍,学院学子在竞速组与创意组双线告捷,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讯飞-智慧生活挑战赛组别中,叶黎明、钱成宇、郭志成团队(指导教师苏亚辉、翁士状)以智能服务+场景落地思路,同步斩获省级与国家级一等奖;基础光电组别袁安诚团队(指导教师武震天)、基础双车组别王暮雨团队(指导教师朱迎莹)获省级一等奖,王子琪、刘昊辰等多支团队获省级二、三等奖。

备赛期间,苏亚辉、武震天等教师以团队协作为思政核心,通过模拟竞赛压力、规范参赛流程,引导学生在竞速中学会包容、在创意中践行诚信,实现工程实践能力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学术副校长吴立建出席竞赛二十周年庆典时,特别肯定学院育人成果,指出其是学校以赛促教改革的生动体现。

睿抗机器人竞赛:聚焦民生应用厚植家国情怀

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安徽省赛中,学院队伍覆盖ROS机器人虚实挑战赛、平安城市等6大组别,以技术服务社会为导向,斩获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奖项数量与质量居省内高校首位。ROS机器人虚实挑战赛(足式组)邹李、吴文基团队(指导教师任信钢),平安城市组别汪攀、陶乐钱团队(指导教师陈杰、吴博),智慧果园组别班浩轩团队(指导教师翁士状)等12支队伍获省一等奖,其余团队在各组别稳步进阶。

创新大赛:锚定国家需求践行科技担当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系列赛事中,学院学子紧扣国之大者,推动电子信息技术与国家战略、民生需求深度融合。省赛阶段,两大项目突围斩获金奖:麦守丰景——小麦丰收守卫者(红旅赛道·创意组·现代农业类)团队,在翁士状、赵晋陵、黄林生等教师指导下,以智能监测技术破解小麦病虫害预警难题,将科技助农思政理念转化为守护粮食安全的实践成果,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育人要求;雷达有源干扰智能识别抑制系统(产业赛道·成果转化组)团队,由曹宜策、吴振华等教师带队,聚焦国防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算法优化与系统集成实现干扰识别精度突破,彰显服务国家国防安全的责任意识。此外,学院获省赛一等奖2项、总决赛一等奖2项,形成金奖引领、梯队跟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格局。

所有参赛项目均紧扣民生痛点,从平安城市智能安防到智慧果园精准种植,再到智慧零售便捷服务,学子们在任信钢、陈杰等教师思政引导下,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国家需求对接,让竞赛成为知行合一的育人课堂。

“大唐杯” 竞赛:深耕通信领域 勇夺全国殊荣

近日,第十二届“大唐杯” 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圆满落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参赛团队在本届赛事中表现亮眼,实现省级与国家级奖项双线突破。省赛阶段,多支队伍在李迎松、张玉贤、张钰、胡欣岳等教师指导下崭露头角,共斩获安徽省赛区本科 A 组一等奖 3 项。其中,黄明锋、颜智博团队(指导教师张钰、胡欣岳),沈子涵、洪庆团队(指导教师张玉贤、胡欣岳)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获省一等奖;陈宗业、丁文锐团队(指导教师李迎松、朱迎莹)更成功突围省赛,晋级全国总决赛,并在本科 A 组工程实践赛项目中斩获全国一等奖,展现学院在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培养的过硬实力。

备赛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以“科技报国” 为思政引领,结合赛事聚焦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前沿方向,引导学生认识信息通信产业对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模拟真实产业场景、攻克技术难点,不仅提升学生工程实践与跨学科协作能力,更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让竞赛成为 “理论联系实际、素养与能力同升” 的实践课堂。

系列竞赛佳绩是学院深化思政+专业融合育人的重要成果。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构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协同指导机制,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团队意识融入竞赛全流程,使学科竞赛成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人才的重要平台。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竞赛育人体系,聚焦电子信息领域前沿,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持续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