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哲学学院)8月12日,“重塑·先锋”设计哲学交叉论坛在合肥举办。本次论坛由安徽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以“AI造物之术与创世之道”为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四时段主题报告与多场问答交流,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设计哲学的前沿命题,为文明重塑与技术伦理建构贡献了智慧力量。
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海燕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介绍了安徽大学哲学学科的深厚底蕴与发展成绩。他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加强设计哲学交叉学科研究,为安徽省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既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也是哲学学科“服务社会、引领思想”使命的体现。安徽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王金柱教授主持论坛。
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刘孝廷教授强调设计的终极使命是让人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东南大学王珏教授提出在代码层嵌入伦理、在社区层建立多元共治平台的实践路径;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洲教授呼吁构建人机共生的设计共同体,以负责任理念推动设计创新;安徽大学王晓教授强调具身智能作为通用人工智能重要形式的价值,认为其探索本质是“哲学的实践”;同济大学张黎教授提出设计哲学需“内边界稳定、外边界模糊”,注重从实践中提炼反思性思想;上海交通大学闫宏秀教授主张用人机动态协作的“联盟”关系替代刚性“对齐”,强调哲学在守护人的本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安徽大学王金柱教授分析了当前设计领域的哲学危机,提出未来设计应回归人与世界相互构造的共生哲学;西北工业大学张云龙教授指出设计本质是以理性为核连接人与世界,强调设计需在理性与敬畏间寻找平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恒力教授提出生态设计的三大理念走向与原则,呼吁关注机器人技术带来的全方位变革;中山大学潘恩荣教授建议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平衡智能与伦理,构建适配的发展路径。
此次“重塑·先锋”设计哲学交叉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设计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跨学科对话平台,更推动了人文思想与技术理性的深度融合。与会者纷纷表示,论坛为理解AI时代设计哲学的前沿命题、探寻文明重塑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思路,将助力推动设计哲学学科发展,为构建人机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