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自适应吸附环境化学毒物的分子晶体海绵材料
报 告 人:李鹏,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时 间:2025年8月18日(周一)15:30
地 点: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材料科学大楼B401报告厅
主办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
报告摘要:环境化学毒物主要包括工业废气(NH3、SO2、CO2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监控化学品(化学武器及其前体和原料)等小分子气体,这些有毒气体在极低分压(ppm级)下就足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现有防护材料主要以浸渍加工活性炭材料等传统多孔材料为主,然而它们对于低分压化学毒物的吸附容量低,且容易受到环境中CO2和水等其他组分影响,导致吸附性能下降。针对这一挑战,申请人近年来致力于低分压毒气“侦、防、消”一体化特种防护多孔分子材料的研究。通过利用柔性氢键有机骨架(HOF)的易溶液加工性、自修复性、自适应性和光电活性,结合金属纳米颗粒共组装、酸碱诱导结构相变及“孔道筛分+位点识别”双重选择性策略,成功解决了低分压毒气吸附容量低和同类毒气区分难的关键问题。此外,基于溶液加工技术制备纳米膜电极材料,开发了便携式光电化学传感器,开创了多孔超分子材料在化学毒物捕获与传感一体化应用中的新方向。该研究为低分压毒气的高效检测与防护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李鹏简介:李鹏,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和2009年复旦大学本科和硕士毕业,2014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分校获博士学位(导师:陈邦林教授),2014-2019年在美国西北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导师:Joseph Hupp教授和Omar Farha教授),2019年加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级介孔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超分子氢键骨架(HOF)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分离、手性拆分、生物催化、纳米载药等方向取得了多个系列科研成果。已在Science、Chem、JACS、 Angew、 Nat Mater Rev、 Chem Soc Rev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论文,其中20篇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论文SCI他引超过10000次,单篇最高他引1000次。已经获批美国专利3项,中国专利3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和关注,被国际专业期刊多次评述报道。2021-2022年入选科睿唯安“年度高被引科学家”。目前以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协同创新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届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