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多元视角下的文书研究”研讨会在安徽黟县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19

本网讯(徽学研究中心)712日至13日,第二届“多元视角下的文书研究”研讨会在安徽黟县举行。来自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档案学等领域的50余位学者聚焦文书研究展开研讨。会议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和黟县县委宣传部协办。

黟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圣兴在致辞中表示,黟县始建于公元前221年,是古徽州大地上建县最早的县,至今已有2246年的历史。现存明清古建筑1684个,拥有西递、宏村两处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46个中国传统村落。他提出,今日的黟县不仅是徽商故里、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创新思想的试验场。期待以此次会议为纽带,让各位专家的智慧和黟县的资源碰撞出更多火花。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周晓光教授在致辞中提出,此次会议议题涵盖文书行政、社会治理、文书整理、户籍土地、徽商研究等多领域,既体现了学界对文书研究的持续关注,也展现了多元视角下学术创新的蓬勃活力。他提出,希望借鉴不同学科理论,在多元视野下讨论研究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海量文书,最大化地推动文书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研究。

主旨报告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教授主持。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吴晓亮教授介绍了云南商业账簿整理研究情况。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卞利教授以黟县奕村李氏《清登云文会银钱总簿》为例汇报了清代徽州文会的运行实态及其会产经营与管理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王振忠教授从“门图”文书谈到了徽州僧(道)俗关系与传统社会之变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王裕明研究员汇报了“明代徽州土地的过户文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胡铁球教授汇报了他关于明代粮差买卖下的地权分层与土地无价交易。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吴佩林特聘教授谈到他关于清代州县衙门档案的“文字型”整理的看法和疑问。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杜正贞教授汇报了清代四川田宅交易中的中资与中资纠纷。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坡教授谈到清代淮南草荡产权与盐场生产组织关系。

 与会学者分为文书行政与制度运行、文书档案与社会治理、文书整理与史料生成、文书与户籍赋役、文书与地域社会、徽州文书与徽商6个分会场展开深入研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