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国内合作处 刘泉)我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科研成果转化突破。人工智能学院强化学习团队任璐副教授等人的三项核心专利近日以500万元作价入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转化的三项专利技术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控制的核心难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其中,基于时序任务持续强化学习的机械臂抓取策略优化方法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程序的局限,使机械臂能够自主学习优化复杂场景下的抓取策略,调试效率提升80%以上;基于能量差异的多机器人分布式最优协同控制算法有效解决了动态环境下多机器人协同调度难题,已在物流仓储场景成功验证;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PID控制器的无人机导航方法结合了深度学习的自适应能力和传统控制的稳定性,显著提升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避障能力。
合肥中科深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敏捷小脑(CSPACE)实时仿真控制系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COMAN ONE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30个自由度,可执行精细抓取、智能避障等复杂任务,在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公司CEO陈锋表示:高校的前沿研究与企业产业化能力相结合,将加速人形机器人向更智能、更灵活的方向发展,助力安徽省抢占万亿级人形机器人赛道先机。
近年来,学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出台《安徽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办法》、《安徽大学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办法(试行)》和《安徽大学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后作价入股技术转让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通过赋权+单列+约定收益机制创新,大幅提升转化效率,作价入股周期从以年计压缩至一个月左右。同时,学校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成果发掘—技术培育—产业孵化全链条转化模式。自2021年启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已成功转化科技成果178项,孵化企业27家,累计转化金额1.42亿元,作价入股企业数量约占安徽省属高校同类总量的一半,成为安徽省属高校成果转化的标杆。
学校的改革成效获评全省赋权改革A类试点单位第一名,其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和经验得到科技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的转载,并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此次人工智能专利的成功转化,不仅为学校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了示范,也为地方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