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桥”外国学生邂逅合肥非遗:当传统技艺成为世界语言

发布时间:2025-07-11

本网讯(国际教育学院)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近日,安徽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携手蜀山区三里庵街道龙河路社区党委,共同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来自波兰、日本、俄罗斯等8个国家的109名留学生,分上下午两批热情参与了这场文化盛宴,通过“可触摸的文化课堂”,在庐州糖画的甜香与京剧油彩的馥郁中,沉浸式触摸合肥城市的文化根脉,完成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红色代表忠诚,黑色象征正直”,在非遗传承人程琪的指导下,留学生们手中的脸谱逐渐鲜活。波兰姑娘安娜在绘制京剧脸谱时格外专注,屏息凝神地为包公脸谱描摹每一笔朱砂。糖画艺人李丽的铜勺流转间,十二生肖跃然成型。俄罗斯姑娘则对糖画制作充满好奇,在李丽老师的指导下,她成功做出了自己的生肖糖画“龙”,兴奋地举着作品与同伴合影。留学生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制作过程,表示要分享给家乡的亲友。

非遗工坊变身国际课堂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胡健教授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实现了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并认同中国文化的认知跃升。”据悉,近年来,国际教育学院已与龙河路社区联系外国学生非遗体验文化交流活动。未来,双方将持续加强合作,深化“校地共建”模式,推出更多元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让非遗文化成为联通世界的桥梁,在青年心中播下文明互鉴的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国际光华。

校地共建培育文化使者

在这场跨越大陆的文化对话中,包公的正义面孔与糖画的甜蜜语言,正编织成新的“丝绸之路”,让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向世界敞开。当留学生们将合肥记忆转化为跨国叙事的素材,非遗技艺便真正实现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蝶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