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现代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由安徽大学牵头,联合安徽省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吉林大学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安特食品股份公司、淮北新旗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微生物学会等5家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以安徽省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现代生物制造提升传统生物发酵产业为发展方向,构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力量。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中心鼓励相关学科的相互结合和集成,热忱欢迎和邀请各有关领域的省内外科研人员申请中心的开放课题,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推动我国现代生物制造业的发展。
一、本年度资助的领域如下:
(1)生物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方向:
l 功能微生物和酶分子的改造与应用
l 小麦蛋白水解酶的筛选与制备
l 环境微生物重要基因和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l 废弃物及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资源化;
l 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2)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与应用方向:
l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结构构解析和活性功能评价;
l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新工艺;
l生物活性物质的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l羟化酶在甾体生物转化中的功能及机理研究;
l货架期内具有高活菌数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l新型转移酶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3)新型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向:
l 设计、合成新型生物功能高分子或无机纳米材料;
l 新型核壳结构纳米药物载体的组装与可控药物释放;
l 采用天然产物合成碳量子点的研究;
l 无机纳米粒子与生物分子组装仿生体系研究;
l 基于近红外动态控制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上粘附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l 可断裂型杂臂星型聚合物的控制合成及药物控释性能研究
二、申请的具体要求和规定请见中心网站《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安徽大学-科研机构)
三、申请时间与材料寄送
1、申请时间:
2、将申请书通过电子邮件发送ahuswzz@126.com,并打印一式三份(正反打印),递交或邮寄至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11号安徽大学磬苑校区理工楼c楼209室,邮编:230601。联系人:彭惠、刘胜龙,联系电话: 0551-63861063 0551-63861928
安徽大学现代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