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征程映初心,先锋力量启新程。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时代背景下,安徽大学各级党组织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信念坚定、担当有为的党员先锋。他们扎根教学科研一线,投身管理服务前沿,他们在专业学习、科创竞赛中勤学笃行,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书写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先锋力量凝聚起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磅礴动能。
为让“先锋力量”触手可感,安徽大学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推出“先锋访谈录”栏目!本栏目将聚焦安徽大学共产党员先锋,通过深入访谈,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躬身求知中的鲜活故事与精神风貌,挖掘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记录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赤诚与担当。先锋力量就在身边,一起聆听党建引领下的安大故事,感受“双一流”建设中的先锋脉搏。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退休党员黄惠智老师。
本网讯(融媒体中心 离退休工作处)翻开退休教师黄惠智在安大工作的甲子岁月绘就的育人长卷,我们可以窥见:他是深耕教坛的躬行者,更是离岗不离党的先锋模范。从安徽大学外语系毕业后,他在安徽大学外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岗位上倾注半生心血,用知识与情怀浇灌无数学子的成长之路。退休后,他主动挑起退休党支部工作的重担,以“退而不休”的党员担当续写奉献篇章。从教育一线的讲台退下,却从未卸下共产党员的使命——他以热忱坚守支部阵地,组织理论学习、关怀退休教师、传承安大精神,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对党的赤诚忠心与对安大的深沉眷恋。
一甲子安大情缘在他身上凝结为永恒的坚守:当青丝染霜、岁月鎏金,那份镌刻在灵魂深处的党员底色,正随着时光的沉淀愈发鲜亮,如同一盏明灯,在其六十载育人长河中,照亮初心不改的精神坐标。
安大岁月,半生奉献
“通过自学考试创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为国家培养千千万万个大学生”,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继续教育学院任职期间,黄惠智创新性地向安徽省考试办提出“小自考”模式。该模式以个人自主学习为根基,结合社会助学力量,打破性别、学历等多重壁垒,为高考落榜生及社会大众敞开高等教育之门,搭建起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
2000-2006年,黄惠智担任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书记。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凝聚全院师生智慧与力量,锚定学科建设目标全力奋进。面对申报博士点的重大挑战,他不辞辛劳,奔波各方,协调资源,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带领团队成功斩获无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为学院学科发展树起重要里程碑。与此同时,他深耕党建工作,在安徽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其撰写的关于二级学院党委书记地位与作用的文章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以理论创新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彰显了突出的管理智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
退休不褪色,离岗亦有为
退休后的黄惠智始终以安大发展为念,在校友与母校之间架起温情桥梁,以实际行动成为激活校友情谊的纽带。他主动牵头组织安徽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七五届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在筹备中细致协调各方诉求,让散落天涯的学子重聚于龙河之畔;更全力推动“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纪念碑捐赠项目落地,让这句镌刻着安大精神的校训以物化载体的形式,在校园中永续传承。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其核心在于老有所学。唯有持续学习,方能淬炼党性修养,把握时代脉搏,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2015年从工作岗位退下,黄惠智始终以党员身份为标尺,先后担任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党支部书记、校离退休工作处党委理工科退休第三支部书记,深耕理论学习创新,为退休教职工点亮思想灯塔。他常说:“共产党员就要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理论,做正能量的传播者,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面对退休党员高龄体弱、居住分散的现实难题,黄惠智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依托退休支部群与退休教工之家微信群,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为核心教材,独创“问与答”学习专栏。除节假日外,他每日精心编撰500至1000字的学习内容,坚持逐字逐句研读原著,反复推敲校对,确保每一处表述精准无误、每一个标点严谨规范。这些饱含心血的学习资料,如涓涓细流浸润人心,不仅成为支部党员每日必读的“精神食粮”,更引得众多同志主动转发分享,形成“一人学习、众人受益” 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黄惠智积极搭建互动平台,鼓励退休党员在微信群畅谈学习感悟、交流实践心得,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践行”转化。在他的带领下,支部党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纪律规矩,坚决落实“四个不得”要求,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真正实现了“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让红色基因在银发群体中代代相传,凝聚起“听党话、跟党走”的磅礴力量。
凝聚党员,情暖人心
黄惠智深知,筑牢退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既需要夯实理论根基,更要以情感为纽带凝聚党员力量。为此,他精心策划年度活动:春秋两季组织集体出游,年末筹备温馨联欢会,让老党员与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谊、互学互鉴;每月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带领支部成员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他的带领下,退休党支部不仅成为传递组织温暖的港湾,更化作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发展的坚实力量,确保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高效落实,为教学科研与校园管理的稳定保驾护航。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黄惠智始终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党支部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主动走访联系校内外退休教职工,认真倾听诉求,及时反馈问题,成为老同志与组织间的“连心桥”。当得知两位老同志术后康复需求,他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汇报情况,并亲自登门探望,用实实在在的关怀让组织的温暖直抵人心。
在退休党支部的岗位上,黄惠智始终以谦逊平和的姿态,尊重每一位退休党员和每一位教职工。他将倾听心声作为工作信条,用真诚与行动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也因此赢得了众人的由衷敬意。正如他所言:“为群众办实事,既是初心使命,更是毕生追求。”从入党前的憧憬到退休后的坚守,这份纯粹的为民情怀,早已融入他生命的每个篇章,成为诠释共产党员责任担当的生动注脚。
荣誉在身,使命在肩
“担任人大代表,意味着能触摸更多鲜活信息、汲取实践智慧,也能更好地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2000年,黄惠智当选蜀山区第一届人大代表,这份荣誉既是对他深耕岗位、奉献担当的专业认可,更是安大师生对其“服务师生、扎根基层”初心的崇高敬意。在家庭中,他始终以党员标准涵养家风,常教导亲属 “听党话、跟党走,做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共产党员”,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
从青葱岁月到银发华年,黄惠智在安大的土地上,用六十载坚守谱写奉献长歌。退休后的他,依旧以赤子热忱投身党的事业发展——组织退休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深入社区宣讲党的政策、为青年学子讲述安大校史,以“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誓言树起党员标杆。当暮色染白双鬓,他的初心却如老树新枝,在新时代的沃土中萌发新绿,让银发余晖化作照亮后来者的精神火炬。
这首从讲台到基层、从校园到社会的奉献之歌,终将化作安大精神谱系中璀璨的注脚,激励更多人在初心与使命的接力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续写时代新篇。